[1] |
赖婷婷, 祝吴静, 林增臻, 王小琴, 贾磊. 趋避倾向对面孔情绪集群编码的影响及其干预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5): 1026-1035. |
[2] |
莫李澄, 李思瑾, 张丹丹. 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3): 530-537. |
[3] |
李小保, 吕厚超. 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: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3): 562-569. |
[4] |
邹艳春, 陈启瑶, 彭坚, 曾晓晴. 问题导向领导人际情绪管理的收益与代价:基于员工与领导的差异化视角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3): 630-638. |
[5] |
邢晓沛, 赵新宇, 胡夏. 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的双向关系:基于交叉滞后与随机截距交叉滞后的分析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1): 80-88. |
[6] |
姚雨佳, 徐舵, 桑标. 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习惯和选择偏好的分离效应:特质焦虑的调节作用 *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5): 1106-1113. |
[7] |
倪旭东, 杨露琳, 朱星魁. 职业呼唤对工作绩效的影响:情绪调节和职业弹性的多重中介作用*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4): 937-943. |
[8] |
张少华 桑标 潘婷婷 刘影. 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调节不同强度情绪时策略选择的差异[J]. 心理科学, 2022, 45(3): 574-583. |
[9] |
郑琰 陈伟 王洪叶. 内隐重评对情绪调节影响的ERP研究[J]. 心理科学, 2022, 45(2): 268-276. |
[10] |
张晶 陈鑫鑫 冯彩霞 刘攀. 自动情绪调节目标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:来自ERPs的证据[J]. 心理科学, 2022, 45(2): 287-294. |
[11] |
王海霞 雷怡 郑文瑜 李红 王超. rtfMRI-NF技术在抑郁症干预中的应用[J]. 心理科学, 2022, 45(2): 498-505. |
[12] |
张少华 桑标 江凯 潘婷婷 刘影. 社交焦虑大学生情绪调节灵活性:情绪内容对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影响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3): 633-641. |
[13] |
张少华 桑标 刘影 潘婷婷. 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差异[J]. , 2020, 43(6): 1296-1303. |
[14] |
何振宏 张丹丹. 抑郁个体对社会反馈的加工: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[J]. 心理科学, 2018, 41(1): 231-237. |
[15] |
张明明 刘田田 任杰 余益兵 何华敏 贺伟婕 罗文波. 喜极而泣——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[J]. 心理科学, 2017, 40(3): 565-571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