›› 2020, Vol. 43 ›› Issue (6): 1477-1482.

• 社会、人格与管理 • 上一篇    下一篇

认知客体化及其神经机制

李灵1,张亚2,3,侯晓旭2,3,李雨桐2,隋雪4   

  1. 1.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
    2.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
    3.
    4. 辽宁师范大学
  • 收稿日期:2019-05-31 修回日期:2020-02-18 出版日期:2020-11-15 发布日期:2021-01-03
  • 通讯作者: 隋雪
  • 基金资助:
 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;辽宁省教育厅高水平创新团队国外培养项目;辽宁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

Cognitive Objectification and Its Neural Mechanism

  • Received:2019-05-31 Revised:2020-02-18 Online:2020-11-15 Published:2021-01-03
  • Contact: sui xue

摘要: 社交媒体上传播着大量的性化图片,性化能够导致客体化,但性化的哪些因素导致客体化及其神经机制尚不明确。综述以往研究发现,在认知加工过程中,对人的加工与对客体的加工是有区别的,对人的加工倾向于构型性加工,对客体的加工则倾向于分析性加工。当被加工的人体图像具有性暗示性姿势时,便会导致加工者采用分析性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,即出现认知客体化。而被加工的人体图像的高皮肤与衣服比率没有导致认知客体化。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:(1)身体姿势与裸体程度的作用机制问题;(2)认知客体化的其它影响因素;(3)认知客体化与心理归因之间的关系。

关键词: 认知客体化 皮肤与衣服比率 姿势暗示性 N170反转效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