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|
张珊珊, 李亚林, 李天路, 李昱汝, 鞠睿, 刘婷. 情绪自旋与大学生攻击行为: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4): 966-972. |
[2] |
江语童, 李红, 孟现鑫. “关怀的代价”——共情疲劳的评估及干预*[J]. 心理科学, 2024, 47(3): 752-759. |
[3] |
韩书, 陈亚勤, 郑本汇源, 王雅欣, 尹彬. 啮齿动物帮助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 *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5): 1036-1045. |
[4] |
吴奇, 谭惠中. 我看不到你的疼痛:隐性自恋特质与疼痛共情的关系 *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5): 1212-1219. |
[5] |
张环, 李婧文, 王海曼, 沙玛丽·阿哈提, 何云凤, 卢春明. 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:第二人称的视角 *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5): 1254-1261. |
[6] |
徐雅诗 赵海玲 刘洁 崔芳. 高共情,更公平:共情特质调节可识别受害者效应引起的资源分配不公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2): 427-434. |
[7] |
孙炳海 岳腾宇 李伟健 邵雨婷. 耳听为“实”,眼见为“虚”:推断任务对共情准确性视听通道效应的影响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2): 299-306. |
[8] |
王军利 林艺 文彦茹 侯莉敏 唐文清 张凌燕. 不同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追踪研究[J]. 心理科学, 2023, 46(1): 65-71. |
[9] |
贾磊 郑峥 汪俊. 医学生疼痛共情的认知过程特征:来自ERP的证据[J]. 心理科学, 2022, 45(6): 1508-1516. |
[10] |
王彩风 张奇 张笑笑. 积极与分离认知重评负性情绪调节效果和成功程度的差异:青年、中老年和少年的实验结果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6): 1376-1382. |
[11] |
许莎 庞淑燕 何晓丽 顾嘉旭 姚昭. 不同民族文化对负性情绪调节的影响:来自ERPs的证据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5): 1201-1207. |
[12] |
邵瑾 樊富珉. 团体成员共情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模型——基于扎根理论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4): 997-1003. |
[13] |
岳童 黄希庭 傅安国 薛黎明. 特质积极共情:一种高利他性的人格品质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3): 754-760. |
[14] |
张少华 桑标 江凯 潘婷婷 刘影. 社交焦虑大学生情绪调节灵活性:情绪内容对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影响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3): 633-641. |
[15] |
钱国英 杜媛 许晓晖. 同胞共情:特点、影响因素及理论机制[J]. 心理科学, 2021, 44(3): 605-611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