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曹显明. (2013). 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. 贵州民族研究, 34(4), 189-192. [2] 陈·巴特尔, 赵志军. (2021). 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差异性及均衡性研究——基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评估数据的实证分析. 教育发展研究, 41(12), 61-70. [3]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. (2022).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-2020. 中国统计出版社.. [4]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,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. (2012).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. 中国统计出版社.. [5] 郝亚明, 秦玉莹. (2022).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要素分析. 民族学刊, 13(7), 1-7. [6] 罗鸣春, 黄希庭, 严进洪, 付艳芬, 尹可丽. (2010). 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. 心理科学, 33(4), 779-784. [7] 麻国庆, 关凯, 施爱东, 严庆, 冯建勇, 郝亚明, 巴战龙. (2020). 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(笔谈一). 西北民族研究, 2, 5-17. [8] 孙杰远, 韩小凡. (2019). 70年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“中国经验”. 民族教育研究, 30(6), 5-14. [9] 万明钢, 海路. (2019). 新中国成立70年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回顾、反思与展望——万明钢教授专访. 民族教育研究, 30(4), 5-10. [10] 王孟成. (2014). 潜变量建模与Mplus应用(基础篇). 重庆大学出版社.. [11] 辛素飞, 刘丽君. (2019).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——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. 青年研究, 2, 27-37, 94-95. [12] 张大均, 苏志强, 王鑫强. (2017). 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研究30年: 回顾与展望. 心理与行为研究, 15(1), 3-11. [13] 张大均, 张娟. (2018). 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(简化版)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——基于双因子模型. 西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44(5), 84-89, 191. [14] 张大均, 朱政光. (2022).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——基于对大学生线上调查数据的分析. 教育研究, 43(7), 126-139. [15] 张大均, 朱政光, 刘广增, 何花, 张婷. (2019). 大学生心理素质全国常模的建立. 西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45(5), 94-100. [16] 张婕, 张逸梅, 刘召霞, 林红, 刘丹. (2021).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. 社区心理学研究, 11(1), 139-155. [17] 仲丹丹, 王洋, 包小红. (2022). 新中国民族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.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48(3), 138-145. [18]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 (2021). 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数. http://www.moe.gov.cn/jyb_sjzl/moe_560/2020/quanguo/202108/t20210831_556358.html [19] 朱政光. (2020).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、社会适应和学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(硕士学位论文). 西南大学, 重庆. [20] 朱政光, 张大均. (2024). 中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回顾与展望. 中国教育科学(中英文), 7(4), 123-133. [21] Cheung, G. W., & Rensvold, R. B. (2002). Evaluating goodness-of-fit indexes for testing measurement invariance.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: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, 9(2), 233-255. [22] Meade A. W., Johnson E. C., & Braddy P. W. (2008). Power and sensitivity of alternative fit indices in tests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.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, 93(3), 568-592. [23] Satorra, A., & Bentler, P. M. (2001). A scaled difference chi-square test statistic for moment structure analysis. Psychometrika, 66(4), 507-514. [24] Zhang D. J., Wang J. L., & Yu L. (2011). Methods and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'psychological Suzhi. Nova Science Publishers. |